香港藝術中心佔地面積極小 (只有 100 尺乘 100 尺)。建築師何弢面對狹小的土地,他一反傳統以四方形為主的平面開則,利用了三角形的幾何網格去設計所有展廳、房間、樓梯、以及中庭空間,而外牆設計亦顯露了呈三角形的鋼架結構:美術館、課室、排練室、劇場空間等分布在垂直的多層建築之中,中庭和樓梯成為連貫各個展廳之間的動線,形成一個垂直的藝術中心空間。
而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橫跨多層的包氏畫廊。在同一個畫廊空間,何弢巧妙地將水平的平面分割、交錯地佈置在多層的空間,令包氏畫廊擺脫平面的大小限制,更因為水平交錯的空間,形成獨特的視覺體驗,讓觀者有一種嶄新的展覽體驗,亦體現了何弢如何從香港擠逼的空間限制中,展現他獨特的建築技巧。
何弢於 1949 年從上海移民香港,1960 年考入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修讀建築學系,受教於 Le Corbusier 的門生 — 西班牙建築師 Josep Liuis Sert,以及建築歷史學家 Siegfried Geidion。因此,何弢可以說是早期現代國際主義建築在香港的接班人之一。1964 年何弢從哈佛大學建築碩士畢業,返回香港工作。於 1968 年開設事務所執業。在早期的較小型作品之上,已經可以見到他大膽的風格。1969 年的工展會政府展亭,以大型的圓筒為基礎,再用鋼纜呈傘形垂吊在半空。嶄新的結構,除了帶來前衛的外型,亦回應了當時在國際上受到注目的日本代謝派建築風格,以實驗性的建築結構來展現對未來城市空間的期盼。
建築的內部空間盡量做到廣闊無柱,進用每一寸空間。建築的結構概念,就好像是從兩側將一塊塊的樓板托起。樓板的結構強度因此來得重要。為了滿足這一個需求,何弢採用了三角形的 Waffle Slab 結構樓板這,經典的三角形混凝土設計也能從由美國知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路易.康 (Louis Kahn) 設計的耶魯大學美術館中看到。
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藝術活動隨着經濟蓬勃開始漸漸增多,但本土藝術場地只有中環大會堂,根本不敷應用。不少藝術人士包括建築師何弢、白懿禮和盧景文便向政府建議成立香港第一所由民間團體發起興建的文藝設施建築。而這所藝術中心將獨立運作並自負盈虧。但興建一所合規格的藝術中心所費不菲,當時何弢等發起人須向公眾籌募約二千八百萬的建築費,募捐方法包括為設施冠名、終身會員會藉、發行債券等。工程途中曾因經費不足而被迫中止,最後幸得時任港督麥理浩協調,以政府作擔保向銀行借貸,藝術中心建造工程才得以重啟,並於 1977 年開幕。
何弢於 1949 年從上海移民香港,1960年考入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修讀建築學系,受教於Le Corbusier的門生 — 西班牙建築師 Josep Liuis Sert,以及建築歷史學家 Siegfried Geidion。因此,何弢可以說是早期現代國際主義建築在香港的接班人之一。1964 年何弢從哈佛大學建築碩士畢業,返回香港工作。於 1968年開設事務所執業。在早期的較小型作品之上,已經可以見到他大膽的風格。1969 年的工展會政府展亭,以大型的圓筒為基礎,再用鋼纜呈傘形垂吊在半空。嶄新的結構,除了帶來前衛的外型,亦回應了當時在國際上受到注目的日本代謝派建築風格,以實驗性的建築結構來展現對未來城市空間的期盼。
建築的內部空間盡量做到廣闊無柱,進用每一寸空間。建築的結構概念,就好像是從兩側將一塊塊的樓板托起。樓板的結構強度因此來得重要。為了滿足這一個需求,何弢採用了三角形的 Waffle Slab 結構樓板這,經典的三角形混凝土設計也能從由美國知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路易.康 (Louis Kahn) 設計的耶魯大學美術館中看到。
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藝術活動隨着經濟蓬勃開始漸漸增多,但本土藝術場地只有中環大會堂,根本不敷應用。不少藝術人士包括建築師何弢、白懿禮和盧景文便向政府建議成立香港第一所由民間團體發起興建的文藝設施建築。而這所藝術中心將獨立運作並自負盈虧。但興建一所合規格的藝術中心所費不菲,當時何弢等發起人須向公眾籌募約二千八百萬的建築費,募捐方法包括為設施冠名、終身會員會藉、發行債券等。工程途中曾因經費不足而被迫中止,最後幸得時任港督麥理浩協調,以政府作擔保向銀行借貸,藝術中心建造工程才得以重啟,並於 1977 年開幕。